&esp;&esp;李瑄抽杆,这次未中鱼。
&esp;&esp;而李泌也趁此迅速收杆,李瑄没有注意李泌是直钩钓鱼……
&esp;&esp;一个不沾荤腥的人,注定不会钓鱼。
&esp;&esp;随后,李泌以兴罢为由,叫李瑄离开。
&esp;&esp;李瑄心中有大方向,就可慢慢思考具体。
&esp;&esp;留给他的时间看似很多,实则很短。
&esp;&esp;归湟水城的时候,李瑄将鱼赠给路过的百姓……
&esp;&esp;正常情况下,应该在李泌这样的人面前放生,但李瑄没有。
&esp;&esp;这也是李瑄的个性与志向。
&esp;&esp;回长安的时候,李瑄没有让长离随行。
&esp;&esp;翌日清晨,长离为李瑄梳发,李瑄告诉长离,如果他不回陇右,会派人接她入长安。
&esp;&esp;长离感动欲泪,她一个婢女,能常侍奉李瑄左右,已心满意足。
&esp;&esp;李瑄车马离开的时候,城中的百姓,都来为他送行。
&esp;&esp;李瑄在马上对百姓们挥手。
&esp;&esp;他们只以为是简单的送行,不久后李瑄会再回来。
&esp;&esp;沿途郡县,得知李瑄要献吐蕃赞普于长安,百姓纷纷出城在官道上,所过之处,万人空巷。
&esp;&esp;此行李瑄专门为李隆基带有礼物,准备在千秋节的时候进献。
&esp;&esp;当然,如果长途跋涉中礼物死去,那就另当别论了……
&esp;&esp;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腾,杜甫
&esp;&esp;即便所有的物品都有马车拉运,也连续行进两个月时间。
&esp;&esp;一路上,除了枯燥的赶路,就是路过郡县的官吏前来拜见。
&esp;&esp;只要队伍停下休息,李瑄心平气和,与地方官吏攀谈,没有因自己王爵的身份,而轻视七品县令。
&esp;&esp;普通官吏中,有操守的人亦有不少。
&esp;&esp;八月一日,天高云淡,万里晴空碧蓝,如新生婴儿的脸蛋一样纯洁无瑕。
&esp;&esp;在这美妙的天气里,李瑄来到咸阳驿。
&esp;&esp;长安已经知道李瑄的队伍到达咸阳。
&esp;&esp;这种彰显赫赫武功的事情,李隆基怎么会不炫耀一下呢?
&esp;&esp;他下诏让李瑄在咸阳等候,仪仗队和羽林军,已经在赶往咸阳的路上。
&esp;&esp;沐浴更衣后,李瑄出驿站。
&esp;&esp;咸阳驿站是大驿,不论是中转货物,还是良马数量,在大唐的驿站中都名列前茅。
&esp;&esp;“拜见天水王!”
&esp;&esp;见李瑄出来后,驿站的驿长连忙向李瑄一礼。
&esp;&esp;驿长是驿站的管理者,也称为“侯吏”。
&esp;&esp;“今年春天,圣人下诏通一艺者,到长安应考。阁下在官道上,觉得参加常科多?还是是制科者多?”
&esp;&esp;李瑄向驿长询问道。
&esp;&esp;每年秋冬之季,是文人士子汇聚长安,参加科举的时候。
&esp;&esp;科举分两种类型。
&esp;&esp;一种是常科,每年定期举行。
&esp;&esp;一种是制科,由皇帝根据需要下诏举行,时间暂定。
&esp;&esp;今年很特殊,除了常科需要正常举办以外,还出现制科。
&esp;&esp;天宝六载的干支为丁亥猪年,是以常科为丁亥科,在九月十五日举行,由礼部侍郎主持。
&esp;&esp;而制科推迟一个月,于十月十五日,既是由皇帝制定科目,往往由宰相主持。
&esp;&esp;“回天水王,当然是常科人多,人才都会去常科,文人谁不向往成为进士呢?”
&esp;&esp;驿长笑着向李瑄说道。
&esp;&esp;他之前去过长安,每年九月,九曲之内,麻衣如雪。
&esp;&esp;这些都是为常科而奋斗。
&esp;&esp;“也是!蟾宫折桂,金榜题名,是百年来士人的心愿。”
&esp;&esp;李瑄微微点头。
&esp;&esp;虽然制科是皇帝下令召来,考中都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官职,但和进士科相比,差得不是一星半点。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