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这招人也不能声张,她怕有人从中作梗。
某一日。
距离女医堂不远的一条街道边,百姓们围着某一处互相讨论着。而他们讨论的对象,正是国师沈乐妮。
只见她坐在一把小椅子上,面前支了一个小摊,正在摆弄桌子上的东西。说是卖东西嘛,可桌子上就只放了笔墨,还有几卷竹简、一块叠起来的白布,除此之外再无其它。
一时间,百姓们不知道她这是要做什么,只是为了看稀奇,久久不愿离去。
毕竟这可是大汉的国师啊!
堂堂国师,屈尊降贵坐在街头摆摊子,可怎能不引人一观!
于是众人一传十十传百,沈乐妮摊子还没摆多久,附近就被百姓给围满了。
沈乐妮虽然来到长安才一年多,却是见惯了大场面的,自始自终有条不紊又闲适地做着准备工作。
耳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讨论,她坐在摊子前,摊开那一块白布,然后研墨执笔,在白布上写下了两个大字。
她一笔一划写着,百姓们也把一双眼伸老长过去看,至于他们为什么不走近些,自然是因为沈乐妮身份尊贵,他们不敢离得太近,只敢站在远处看。
虽然如今长安大多百姓都认为国师是个平易近人的大善官,但终究阶层有别,他们不敢贸然靠近,生怕冒犯。
沈乐妮写完后,将白布抖开,然后铺在摊子前,写着大字的一面正对着百姓,百姓们指着那俩大字就议论起来。
“你看那,写的什么呀?”
“不知道啊,我也不认识啊。”
“有谁识字儿的?快来念一念!”
“他!他会!”
“你快认一认,这写的啥!”
“别急别急!容我瞧瞧……招,招工?”
“招工??国师来这儿,是来招工匠的?”
“国师连这等小事都要亲力亲为,真是个好官啊。”
“那还用说,我家去年冬天,就领到了国师发的一件衣裳,可厚了!以后冬日出门就不怕冷了!”
“我虽然没有,但也瞧见过,那一件衣裳可要不少钱呢……”
百姓们你一言我一句,话题从这个聊到那个,不过言语间说的都与沈乐妮有关。
沈乐妮环视一圈,见人也不少了,便清了清嗓子,扬声对众人道:“诸位!大家安静一下,听我说!”
她一开口,原本喧闹的场面一下就安静了下来。她说道:“大家也都看见我写的这俩字儿了,不错,我来此正是为了招工。我要招两个人,以后长期为我办事,每个月可以拿三两工钱!”
听到那三两工钱几个字,围观人群陡然躁动起来,惊讶激动抽气声此起彼伏。
“夺少??夺少工钱?!”
“一个月三两!三两啊!”
“这也太多了!我一个月连一两都没有!”
“国师大人,就招两个吗?你看我行不行?”
“国师大人招我招我!我长得壮,有力气!”
“我我我聪明!”
“国师大人看我!我识字儿!”
“国师大人看我!!!”
一大群人涌上去把沈乐妮的摊子围起来,争先恐后、吱哇乱叫地向她自荐着。沈乐妮扶住自己险些被撞垮的摊子,看着眼前这疯狂的场面,只觉得耳边像是有百八十只鸭子在嘎嘎个不停,嘴角忍不住抽了抽。
她见缝插针地扯着嗓音劝道:“大家安静!安静一下!”
百姓们这才反应过来,一个个生怕惹了沈乐妮不高兴而错过这一辈子都遇不上一次的好事,都赶紧把叭叭的嘴给闭上了,只是仍堵在摊子前,谁也不肯后退。
沈乐妮只好再说了句:“麻烦大家都往后退一退,退一退。”
百姓们虽然很不想,但也不敢不听,好一会儿才把距离给留了出来,安安静静地站着拿一双眼睛巴巴地瞅着沈乐妮。
沈乐妮呼了口气,这才有机会把剩下的话说出口,她先说起最重要的一个要求:“方才我还没说完,我招工有一个前提就是,我只招女子!”
此话一出,百姓们果然满脸失落,而人群里的少数的女子却是一脸喜悦。有人立即开口自荐道:“国师大人!我是女子!”
其她人也不甘示弱,又开始争抢着说自己的优点。
可沈乐妮还没说话,便有心生嫉妒的男子大声地说了一句:“女人哪有男人能干活。”
所有人都听见了他这句话,登时引来了在场女性的瞪视,她们正要开喷,沈乐妮面带温和的笑容向他求解:“为何如此认为?”
那男子哼了声:“女人柔弱,头脑愚笨,心眼还小,什么都干不了,四五十岁的大男人都比女人好使。”
他话音还没落地,就有女子忍不住开骂:“我呸!你个臭不要脸的!还四五十岁的男人,我看你老母都比你中用!”
“就是!看你一脸死衰样,脸上褶子都能当沟渠了,莫非
海棠情欲